刘长卿 生平简介
刘长卿 生平简介刘长卿(709—780?),字文房,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大历中,官至鄂 岳转运留后,为观察使诬奏,系姑苏狱,后贬南巴尉。终随州刺史。 刘长卿“以诗驰名上元、宝应间”(《唐诗纪事》)。他的诗多写贬谪飘流的感慨和山水隐逸 的闲情。擅长近体,尤工五律,曾自称为“五言长城”。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炼,接近王 孟一派。 他集中也有少数反映现实的诗,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用很简炼浑括的诗笔,写出安 史乱后荒凉雕敝的景象: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干。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处处蓬蒿 遍,归人掩泪看。 此外,如《疲兵篇》、《送李中丞归襄州》等诗,或写久戍边塞不得归家的兵士,或写被罢 归乡里的老将,也令人深感同情。 他写山水隐逸生活的诗,成就较高。用严格的律诗写景抒情,能作到凝炼自然,造意清新。 其代表作如《寻南溪常山人山居》: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 意,相对亦忘言。 诗中写他寻访道人,在南溪山中一路所见的幽静景色,洗炼清新,颇饶风致。结尾写空寂的 禅意,思想感情却是消极的。又如《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不为怜同 病,何人到白云? 荒僻幽静的别墅,无人肯到,皇甫侍御独远来相访,欣慰之情,不言而自见。他的绝句《逢 雪宿芙蓉山主人》也是历来传诵的名作: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雪夜投宿山中贫寒人家所见的情景,只短短几句话就刻画烘托出来,让人感到含蓄亲切。 他还写过一些怀古伤今的作品。这些诗往往和他自己受贬谪的失意心情融合在一起。如《长 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托古喻今,寓情于景,写得很浑成深厚。三四两句,于写景中融入贾谊《鹏鸟赋》的词语和 意境,尤见艺术功力。 但是,他的思想生活都比较狭窄,因此诗境也缺乏更多的变化。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说他 的诗“大抵十首以上,语意稍同”,很能切中他诗歌艺术上的弱点。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号诚斋)、范成大、陆游、尤袤。诗的体裁①古体诗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古体诗的诗体可分为乐府、杂言、 古体诗 四言、 五言、 七言等。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 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 →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诗体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 近体诗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 词 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 字以上)、中调(59-90 字)、小令(58 字以内)。词有 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 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刘长卿简介,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 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 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⑤ 新诗 新诗(或称白话诗)孟浩然是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 水田园诗的诗人。 孟浩然 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 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 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刘长卿简介,与 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 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 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 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 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 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 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 旷。 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 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如 “气 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 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 263 首, 但窜有别人作品。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 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 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这里有清新的泥土味;这里有强烈的生 活感。这里“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但是深深融在整个诗作的 血肉之中的不乏恬淡的艺术美更不乏淳朴的生活美。 孟浩然在这里仿佛寻找到了 一种皈依的感觉。诗人终于将那政治追求中遇到的挫折,名利得失全部忘掉了, 甚至连那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彻底丢开了。思绪终于舒展了,甚至诗人的举 措也都灵活自在了,自然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四句诗是孟浩然艺术 境界和精神境界俱臻化境之作。“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王国维评价李煜 的词“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孟浩然这两句诗里面也有一种极大极 深的感情蕴涵着。“他的情与万物的情有一种共鸣”,有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深 厚的同情。这首诗表现最高的玄心,亦表现最大的风流。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 天籁。孟浩然是幸福的,他把自己的人生境界由功利境界化到了天地境界,由我 达到了无我,尽管这期间他甘苦备尝,但终于苦尽甘来
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事迹刘长卿生平简介
中国唐代诗人刘长卿。玄宗天宝进士宗智德管仲监军御史,后出任长洲郡守。他是随州的官员,被称为刘随州。他作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2人物介绍刘长卿,又名刘随州,随州官。宣城人,王河间人。原籍宣城,郡望隔河,后迁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云刘长卿为“宣城人”;此外,中唐《林宝》卷《元和姓纂》分五篇记述刘兴云在各郡:“刘庆岳,考公大夫,宣州人;孙长青,随州刺史。”林宝早于姚合,其记载前后一致,足以打消人们的疑虑。宋陈,《直斋书录解题》,诗十九卷,《刘随州集》,又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据林、姚二。刘长卿碑帖似姓氏说。但《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人,《唐才子传》打云:《河间人》,同卷《李季兰篇》:“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病”。河间大概是指它的县。清廷何时迁至洛阳几乎无从考证。看刘基,我知道洛阳对他的老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不是那些活的时间短的人能比的。《旧唐书》年和《新唐书》年没有刘长卿的传记,对他的生卒年也没有确切的考证。闻一多认为它生于公元709年,傅认为是公元710年或725年左右,还有其他说法。死亡年份,一般认为在789年到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个朝代。刘长卿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进士。1755年,刘长卿可能考上了进士的位置,但还没等他暴露,安史之乱就爆发了。7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为苏州下属的常州县知县。很快就被诬陷入狱,被大赦福成电商新零售平台释放。七八年正月,海晏受命。70年春,在盘州被贬为南坝校尉,但刘长卿实际上并未赴任南坝。71年秋,奉命返回苏州接受“再推”,居住江浙一带。此时,江南刚刚经历了刘展之乱,原本繁华富庶的吴军地区变得破败萧条。70年后任转运判官,知淮西、鄂越转运留守。因性格刚强,得罪了被诬告受贿的鄂豫皖观察员吴仲儒,再次被贬为司马。在期间,他与当时生活在浙江的诗人皇甫然、秦系、张八院等有着广泛的交往。他们都有诗来回答。71年,任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74年至785年间,淮西节使李希烈独立称王,并在湖北与唐王朝军队激烈交战,期间刘长卿离开随州。刘长卿离开随州后,住在江州,后来进入淮南节度使。790年左右去世。作品列表有刘长卿作品集,10卷的叫《刘随州集》,10卷的叫《唐诗汇评》,11卷的叫《唐诗大辞典修订本》。发行量有《四部丛刊》份和《四部备要》份。今注有楚《刘长卿诗编年笺注》、杨士明《刘长卿诗编年校注》。此外,《全唐诗》年还收集了五卷刘长卿诗集,《全唐诗外编》年和《全唐诗续拾》年还收集了两首补充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