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 - 芦荟汇聚地!

冰山融化

珠穆朗玛峰上巨大的冰川为人类带来了什么?

珠峰气候恶劣是人们经常听说的,可你是否想过,珠峰上巨大的冰川为人类带来了什么?当你在冰塔林中为千姿百态的冰幻世界所陶醉时,可曾想到过“第三女神”对人类的恩惠,可曾了解到这座座冰塔和条条冰川正是“第三女神”为人类造就的固体乳汁?据冰川水文学家测量表明,珠峰南北坡共有冰川600余条,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冰储量约达1500亿立方米,淡水储量近1400亿立方米。绒布河年流量达到1.54亿立方米,其中冰川径流占67%左右,是极为宝贵的淡水资源。珠穆朗玛峰不仅塑造了奇幻的冰雪世界,而且为人类造就了宝贵的固体水库———冰川,从而调节着绒布河水的流量,灌溉着成千上万亩的土地,供养着河流流域的人类和生物。当珠峰地区于春季降水时,海拔5000米以上为低温降雪,瑞雪堆积在高海拔山谷中,逐渐靠重力压挤成冰;而在海拔5000米以下有时则为降雨,直接注入绒布河床中向北流去。当春夏高温干旱时,农田和牧场急需用水,冰川上的冰雪在高温下融化成水,涓涓流入绒布河,给农牧业送来了“及时水”。珠峰地域凭借特有的高度和地表状况,经常把从太阳辐射吸收的热量再传播四方,温暖着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人们多年在珠峰东西两侧同纬度的600公里处观测空气温度变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春季,当珠峰附近地区盛行着强烈的西风时,位于其东侧600公里处的空气温度在海拔6000—10000米的高度平均要比珠峰西侧600公里处同高度的空气温度高出2℃—3℃。夏季,当珠峰附近地区转而盛行东风时,情况完全变了:位于其西侧600公里处海拔6000—10000米内空气温度反比其东侧600公里处的空气温度高。也就是说,处于珠峰下风方向的空气温度都要比其上风方向的气温高。珠峰地区对大气加热状况的变化可以说明上述现象的原因。根据珠峰地区的观测资料,按照气象学上地面与空气交换热量的公式计算可得出,珠峰地区大约50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从春季到夏季各月分别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可达1.5亿至2亿千瓦,几乎接近我国长江三峡水库各月的总发电量。如此巨大的热量随风传向下风方向,可使下风方向600公里内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上空的整层大气平均每天升温2℃—3℃。上面简单的计算分析说明,至少在春季和夏季,慈祥的“第三女神”时刻在用自己的身躯从太阳辐射中吸收热量,再去温暖四周的空气,让地球的子孙得到充足的温暖。多么可敬可爱的“第三女神”啊!珠峰雄踞于喜马拉雅山之上,气势雄伟,直耸云天,远在100公里之外,人们用肉眼就可看见它那宝塔形的峰体。珠穆朗玛峰是位慈祥的“第三女神”,多少年来胸怀宽广的她毫不吝啬地给了人类无数的恩惠。珠峰为什么会“变矮”众所周知,被誉为“地球第三极”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海拔8844.43米,由于处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地带,每年依然以1厘米的速度“长高”。然而,最近我国科学家却发现,令人敬畏的世界之巅居然在过去的33年中持续下降,这让所有的人大吃一惊!伴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过去30余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勇等科学家利用天文、重力、激光测距、GPS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珠峰的高程值先后进行了5次越来越精确的测量。1992年,科学家所测得的珠峰雪面高程的最终计算值是8849.04米,而1999年第五次观测的结果则下降为8848.45米。1999年的观测值和1966年相比少了1.3米,这表明了珠峰“变矮”了遥那么,珠峰变矮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人认为,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运动发生了变化,使珠峰长高的势头受阻。然而陈俊勇院士在研究中却发现,印度板块仍在向北推进,仍然是形成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强烈变形的主要动力来源。而且珠峰地区在印欧板块推动下的整体抬升过程中呈波浪式的起伏,上升的速率并不均匀恒定。陈院士得出珠峰地区上升的速率不固定的结论,这恰恰说明了珠峰抬升的趋势没变。既然珠峰依然在缓慢长高,为什么还会失去1.3米的高度?陈院士认为这应该是珠峰冰雪面变化造成的。他指出,珠峰雪面下降的幅度并不平衡,并且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消长。夏天雪面向下降,冬天大量降雪又使雪面增高,但雪面高度的总体趋势是下降的。有的学者认为,冰雪密实是导致珠峰变矮的罪魁祸首。他们指出,“密实化”是指一个积雪转变为冰层的过程,它有两种物理机制:一种是在气温高的情况下,雪在白天化成水,晚间气温降低,再变成冰;另一种就是雪层不断变厚,底层雪在不断增加的压力之下变成冰。如果气温升高,雪变成冰的速度就会相当快。但是珠峰峰顶常年温度都在0℃以下,所以绝对不可能是降雪先融化成水再冻成冰。珠峰顶部积雪的密实过程无疑是第二种密实过程。虽然珠峰顶的积雪不会融化成水,但气温升高仍可加速密实化过程,而雪变成冰,厚度是减小的。其实,“密实化”并不能彻底揭开珠峰“变矮”之谜,因为积雪密实过程中其实还是有很多细节说不清楚的。至于珠峰上的冰雪层的厚度,专家众说纷纭,这也让“密实化”发生作用的具体情况更加扑朔迷离。1975年我国科学家测量珠峰峰顶的雪深是0.92米,可是意大利登山队用测杆观测到的雪深数据是2.5米。姚檀栋研究员认为使用这种办法是不能测得雪的真正厚度的,更不要说冰的厚度了。他提出珠峰顶部冰雪厚度要远大于2.5米,可能在10米到几十米之间。珠峰顶部冰雪到底有多厚,仍然无法确定。有学者指出,珠峰高度变化和全球变暖、温度升高有关。他们认为,全球变暖引发的密实化加快是珠峰降低的重要因素。康世昌研究员表示,用全球气候变暖来解释珠峰冰雪层高度降低代表了正确的研究方向,但是珠峰顶上的雪和冰的厚度到底是多少,峰顶的物质如何损失掉,这些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珠穆朗玛峰的冰盖也在融化:气候变化对地球最高处也有影响

根据美因茨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分析了世界上最高的冰芯和最高的自动气象站的数据,由于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珠穆朗玛峰最高的冰川的融化和升华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以至于现在每年都有几十年的积累被暴露出来。

喜马拉雅高海拔冰块在快速退缩中的极端敏感性预示着迅速出现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包括雪崩发生率的增加和冰川储水能力的下降,而一方面,超过10亿人依靠冰川的融水来提供饮用水和灌溉。

UMaine气候科学家Mariusz Potocki和Paul Mayewski说,按照最高的冰川消失的速度,珠穆朗玛峰探险队可能会在更多暴露的基岩上攀登,随着冰雪覆盖在未来几十年内继续变薄,可能会使攀登更具挑战性。

该团队的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组合杂志气候和大气科学》上,是2019年国家地理和劳力士永恒星球珠峰探险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探险队的科学家们包括6名来自于UMaine气候变化研究所的科学家,研究了环境变化,以了解随着全球气温上升对地球上生命的未来影响。

Mayewski说,这项最新的研究证实了由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所达到的高度,并作为其他高山冰川系统和冰川质量下降的潜在影响的风向标,他是冰川学家,也是乌尔姆大学气候变化研究所的所长,是永恒星球珠穆朗玛探险队的探险队长和首席科学家。

"研究工作回答了我们2019年NGS/Rolex珠穆朗玛峰探险队提出的一个大问题--地球上最高的冰川是否受到人类源性气候变化的影响。答案是一个响亮的肯定,而且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非常明显,"Mayewski说。

该研究指出,被雪覆盖的表面提供了关键的平衡,以及"由于升华的变化--从固体状态转为蒸汽状态--和气候趋势驱动的表面融化,整个高山冰川系统都有可能损失。研究人员在他们的论文中指出:"珠穆朗玛峰最高的冰川已经成为这种微妙平衡的'哨兵;,证明即使是地球的屋顶也受到了人为源头变暖的影响。"

在他们对珠峰南坡冰川重大质量损失的时间和原因的调查中,研究人员使用了从一个10米长的冰芯和气象站分析的数据,以及摄影测量和卫星图像和其他记录。他们估计,现在冰川已经从雪堆变成了冰,失去了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导致快速融化和升华增加,当代的变薄率接近每年约2米的水。估计在四分之一个世纪内发生了大约55米的冰川变薄--变薄的速度比在地表形成冰的近2000年快80多倍。研究人员指出,该地区整体地表冰块损失的增加--从永久性积雪到大部分冰层的过渡--可能是由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气候变化引发的,升华因空气温度上升而加强。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气候变化对冰川的影响最为强烈。

模型模拟发现,该地区的极端日照意味着,如果雪层让位于冰层,那么消融--通过融化或汽化造成的表面质量损失--可以加速20倍以上。虽然气温升高导致了大部分的升华,但相对湿度的下降和更强的风也是因素。

气候变化研究所的冰川化学家和博士生Potocki说:"对喜马拉雅的气候预测表明,持续变暖和持续的冰川质量损失,甚至珠穆朗玛峰的顶部也受到人为源变暖的影响。"


2030年冰川真的会融化吗

据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北极的冰川会在2030年前全部融化。在2019年初,位于北半球的多个国家气候可能都比较异常,特别是我国和美国,这一点大家应该深刻有体会。我国气候专家也对此做过总结:厄尔尼诺现象。说到底这跟北极变暖有关,北极变暖造成北极极地涡旋的束缚力减弱,导致极地涡旋冷气流扩散到我国,加拿大和美国等国家。为了应对全球变暖,早在2015年世界多个国家签署了一份关于控制全球气候暖温的《巴黎协定》。希望到2100年,全球气温的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然而最近联合国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称,即使我们达到《巴黎协定》中减排要求,就算不再排放任何温室气体,我们也无力阻止北极气温的继续升高和海平面升高。从整体统计数据来看,从1979年开始,在过去40年里全球海冰面积已经减少40%,如果人类的温室气体排放率继续居高不下,那么很可能到2030年北极冰川就融化完了。


冰川融化还能恢复吗

冰川融化还能恢复。目前融化的冰川可能是可逆的,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们可在一定地质条件下瞬间复原。冰川融化是很难预计一个准确的时间的,因为它的融化速度,是和很多因素息息相关的,任何一个因素稍加变动,时间也会加以改变。冰川的融化,顺带着的会使近海海底的表层永久冻土解冻,这是来自上个冰河时期就冻结在海底未受干扰的海底沉积物。注意事项冰川融化从已知的情况来看,必然是趋势。因为全球变暖还在持续地发展之中。按照2022年发布的2021年全球平均气温来看,2021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850年至1900年间的世界平均气温(工业化前平均水平)高出约1.11摄氏度。这说明全球变暖还在持续之中,所以,冰川融化持续没有什么争议,除非我们改变了全球变暖趋势才可能减少。